作者:汪雨蒼
最近淡水的輕軌討論度很高,贊成的人說它可以繁榮淡水,反對的人說它無助於淡水的交通,身為一個支持大眾運輸發展的淡水人,我希望可以以在地人的角度來看輕軌。輕軌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城市軌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的一種,而城市軌道交通又是大眾運輸的一環,而大眾交通的種類繁多不及備載,在台灣的城市又可以簡單分為BUS(公車)、BRT(公車捷運系統)、LRT(輕軌運輸系統)、MRT(大眾捷運系統)4個層級,而這4個層級的建置經費及運輸能力又可以分別以3倍以上的等比加總上去,當然方便度也一定是一級比一級高。
再來看看運行情形,BUS跟BRT都是以平面道路為基礎去建置及運行,公車有所謂的專用道,可以容納多家業者,BRT更加強調車站收費及優先號誌,LRT是混搭,有所謂的A、B、C 3種路權(註),MRT則是專用路權,一般都是高架或地下。而淡水輕軌全數完工後會是什麼樣子呢?首先會有高架從紅樹林站開始到濱海路轉平面,因此新市鎮區全是平面道路佈線,至於藍海線,聽說是全平面佈線,在中正路會有一條鐵軌沿道路舖過去,但我不解的是文化路及中山路的坡要怎麼上去,輕軌的爬坡率最多到7%,這段路的上下坡應該是超過了吧! 輕軌的質疑
淡水輕軌最為人詬病的是它無法解決整個淡水區的交通問題,淡水人的工作型態是都在台北市區上班,上班尖峰自用交通工具及大眾運輸的使用比約為2:1,因此地方上興建淡江大橋及淡北道路的呼聲都是高過輕軌甚多,對於淡水老市區的人(中正路、英專路、淡大區、新春新民街),輕軌無法幫到這區的人的交通;對於新市鎮區的人,由於輕軌終點是在紅樹林捷運站而非淡水,沒位置座讓願意搭乘的人數備受質疑。
再來,輕軌一向是淡水房市的題材之一,投資客的亂入及越高的房價只會讓淡水居民買不起房子,造成民怨。
另外就現況來說,紅樹林登輝大道口以及中山北濱海路口的先期工程已在施工,中鋼也標下統包工程,但質疑是假動作的聲浪未曾停止,主要有三:
一是兩處的施工都是屬於共構工程,登輝大道口的目的是淡北道路,濱海路口則是某公家大樓。
二是中鋼輕軌國造的問題,中鋼有高捷的股份,這次高雄環狀輕軌它們也有參一腳,但說到要輕軌國造,台灣連汽車引擎都做不起來了(成本比不上別人),整車輕軌有這個能力嗎?
三是經費,新北104年度的預算中,交通建設約編146億,我看大部份是被環狀線吃掉了,而總負債為943億,五都中第3高,高於台中及台南(前2名都近3000),看來還好,但經費來源有多少是自籌,有多少是營建署買單這我找不到資料,因此存疑。 交通解方:大眾運輸
撇開上述質疑,若是輕軌玩真的,我認為就該要讓輕軌的效益最大化,我認為應該要以人為本,大眾運輸為主。
大部份的交通專家認為公路交通有公路交通的必要性,和軌道運輸應該是分進合擊的狀態,但我這個非專家卻認為這樣的說法不對,交通的最主要目的是運輸人及貨物,公路及軌道只是運輸的手段,公路雖然建置成本低,但環境成本很高,增加的路寬及建築量體其實破壞了不少良田或素地,不是一個可取的建設。
因此我認為真正的交通建設應該是以軌道為主輔以有限的公路,我是基於上述的理由反對淡橋或淡北的建設。同理,最近吵很大的北宜直鐵,基本上A、B兩方案我都覺得不錯,在環境容許及必要性高的情形下我都會贊成,但其實北宜直鐵的問題是,為何要先有北宜高而非北宜直鐵!
以上廢話講完接下來要進入正題,我提出的交通解方:
1.捷運增班:
目前捷運停北投的區間車應開來淡水,讓淡水的班距少於3分鐘,讓淡水搭捷運上班的人可以不用為了有座位而等太久。
2.改善舊淡水市區的人行道輔以自行車道系統:
淡水舊市區人車混雜巷道下狹窄,騎樓停車及店面占住的問題應該要解決,巷子內的車更應該要引道至專用停車場,例如淡大一帶。
至於自行車,我之前在別的論壇上有提過新生新民街口消防隊後方有一塊帶狀地其實是可以利用,輔以加強版的U-bike車是可行方案,當然一但騎車的人口多了上中山路的坡也跟本不是問題。
3.公車路線整併:
現在在淡水捷運站搭公車要到新春新民街一帶,其實是會眼花撩亂,淡海的沙崙路及淡海路也有類似情形,如果我能確實知道這班車是開那條街的並且直達不要繞路,對我而言會方便許多。
另外人口密集地的短程公車應少於3分鐘一班,例如目前的紅26及紅27,我認為新民街跟新春街應該要有這樣的水準,另外淡海輕軌先導公車就路線而言是廢線一條,就算輕軌真的會通車也不會加分,現在直接廢掉即可。
4.長途公車及山區:
目前的跨區長途公車有十多種路線,從1天2、3班到5至10分一班的都有,對三芝石門方向的人,之前有聽說希望多加直達公車至淡水,我認為是可行的。
淡水往台北方向有捷運,但經關渡橋往蘆洲、五股方向,目前只有4種車種,應當要增加路線及班次,例如857應該要增加從淡海或中山北路出發開往蘆洲的區間車。
山區部份目前的免巴還算方便,但比起台北市的小公車仍有班次不足的情形,應該鼓勵付費公車業者增加班次。
5.車票票價:
目前市公車1段15元,若刷卡轉捷運則有半價的優惠,但如果我住淡海要到淡江大學或是新市鎮家樂福,則要多花1段票的錢,其實這有更好的方法:區間內搭車票價一樣。比如說,淡水全區依地理分成1或2個區段,在區段內1小時內搭公車不管搭幾班或任何公司都是只有15元,超過時間或區域才加價。當然這涉及到業者的整合,需要市府層級的主管機關有更大的作為,而不是只會建電子候車亭。
6.台2線公車專用道:
之前我在另外一個論壇提出時遭到很大的反彈,但我認為這是沒有道理的,就目前的觀察,台2線在上下班時間是雙向都是車多的,調撥車道顯然不可行。
要在有限的路輻增加運量唯有靠更大運量的交通工具,就目前而言就是公車,而專用道設哪裡呢?沒錯,就是路肩!可以在早上6:00~9:00及下午4:00~7:00的時段,路肩只准走公車,如果政府真敢這麼做,以我身為一個機車族的人來看,我會舉雙手讚成,哪位議員願意提案我就會投給他。
當然這方案最好的搭配措施就是台二線拓寬以及本人大力反對的淡北道路,但我認為這並非必要。 其它淡水交通問題
1.新市鎮2期:
新市鎮1期是已完成公設及管線的地區,除了要注意它的價格以及公平性外,唱衰它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當然要注意人口如果過多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要注意的是2期。
新北各地近幾年已劃出好幾百公頃的重劃地,估不論這些地方的價格會有多高,讓人民在離工作地點相對近一點的地方居住不是政府應該有的責任嗎?基於這點以及素地不可隨意開發的觀點,本人強烈反對2期開發。
另外淡北路廊竹圍到淡水間的大樓也該有限制吧,至於限建及屋子老舊的問題,房子本來就是到一定年限就要修或改建,政府應提供低率融資幫助修房或原樣改建,而不是養成許多人都要等免費都更的現象。
2.淡江大橋:
上面說過,本人只贊成大眾交通的興建而不贊成過多的公路交通,淡橋部份有景觀、水下古蹟及河口生態的問題。
撇除這些問題不談,若是要興建,我認為中間兩線的輕軌預留應要先給公車走,若是輕軌開始建,另外兩車道應該要留一線給公車走,若是私人機動車輛上橋我建議加收過橋費,另外淡橋的橋體真的太寬,其實只需要像關度橋一樣一個路肩及一個人行道就夠了。
雖然有很多開車族很希望透過淡橋接台64,但我認為開車族或機車族真的得慢一慢了,台中都可以推出禁摩的法案,淡橋為什麼不可以。
3.三芝輕軌:
其實我在不瞭解輕軌前我是不贊成這個的,但看過相關資料後我決定贊成,前提是必需沿淡金路平面佈線,坡度過大的地方可以另行處理,讓淡金路回復成30年前的2車道,這樣對北海岸的交通及觀光會有較大的幫助。 升級先進城市 就看大眾交通
提升大眾交通搭乘率應該是一個城市的交通主管機關的主要目標以及人民的主要願景,北北基目前的搭乘率約在30%上下,但先進國家的城市搭乘率動輒50%起跳,英國倫敦甚至可以達到98%,身為大台北衛星城的淡水,真的要好好思考,公路多真的是好事嗎?以此共勉。 註:A、B、C 路權
A型路權:專用車道,如:鐵路、捷運。 B型路權:和一般車道有所區隔,如:公車專用道。 C型路權:共用車道沒有區隔,如:一般公車、地面電車。
http://www.msn.com/zh-tw/news/national/%e6%93%ba%e8%84%ab%e4%ba%a4%e9%80%9a%e6%83%a1%e5%a4%a2-%e6%b7%a1%e6%b5%b7%e8%bc%95%e8%bb%8c%e7%8e%a9%e7%9c%9f%e7%9a%84%ef%bc%9f/ar-BBgG7yV?ocid=ieh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