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花四射、滿天彩帶的簇擁下,一輛福斯(VW)金龜車緩緩駛進會場。10日這場位於墨西哥中部普艾布拉(Puebla)的儀式受到全球矚目,因為眼前限量推出65部的轎車正是金龜車的末代款,象徵馳騁汽車界70年的金龜車正式走入歷史。

 

 

最後的金龜車 福斯Beetle走過80載終於正式告別車壇!
文 / 錫箔人

1938 年於德國柏林發表,並開始生產的 VW Beetle 車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金龜車」,終於在今年 7 月 10 日宣布完全停產(2003年第一代終於停產,而現在是全車系連新車都將會停產),終止了將近 81 年的歷史,除了輝煌市場表現,其背後的精采故事,也相當耐人尋味。


時間回到 1931 年,「初代」保時捷博士 Ferdinand Porsche 在德國工業城司圖加特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以許多傑出產品設計得到當地政府注目。

兩年後,在德國逐漸取得絕對獨裁權的希特勒,開始大規模進行建設與工業研究,以求達到富國強兵的效果,同時也被認為是在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準備。

這個關鍵時間點,Ferdinand Porsche 透過納粹黨高層約瑟夫·戈培爾與希特勒取得聯繫,並得到絕對的信任,主導一系列科技開發。

希特勒在 1934 年時,提供給 Ferdinand Porsche 一份誘人合約,言明提供充足的廠房與經費,讓他開發一部經濟又耐用的國民車,其成品要求則是許多車迷耳熟能詳的:平價、速度達到 100km/h、耐用、可乘坐全家人。

為了增加雙方互信度,希特勒還贈送 Ferdinand Porsche 一份超級大禮:「德國國籍」,以取代原本已經因侵略威脅而逐漸動搖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籍,這也讓他得到了歸宿感,並完全投入為希特勒效命。

到了 1937 年時,Ferdinand Porsche 也終於加入了納粹黨,開始與軍事、政治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然車迷都很愛 Ferdinand Porsche,不過他的真實形象可能不若外界想的那麼美好,因為他除了設計希特勒吩咐的國民車,還在二次大戰前,主導了絕大多數的戰車與部分飛彈設計,為德軍建構起強力武裝,讓其他國家吃足苦頭。

也就是說,如果大家曾經在某些戰爭老電影裡面,看過甚麼瘋狂科學家之類的角色(也許還會說九頭蛇萬歲),應該會比較像他。

希特勒囑咐的國民車款,成功以 Type 1 之名(也就是後來的 Beetle )於 1938 年問世後,納粹黨也迅速在隔年發動對歐洲各國的侵略,而這部車在當時也負責了許多軍事任務,加上後續服役的 VK 4501 (P)、Tiger I、Tiger II與 Elefant 等戰車都是 Ferdinand Porsche 作品,讓德國陸軍宛如就是他的個人秀。

有個無科學根據的怪談認為,德軍因為在 1945 年失去了具有上帝力量的「聖槍」( Holy lance ),因而輸了二次大戰,不管信不信,總之結果就是這樣。

逗趣的是,常被調侃在德國入侵時,舉手投降速度很快的法國,於盟軍戰勝後卻變得相當兇悍,非但一把抓住包含 Ferdinand Porsche 與親屬的幾位保時捷「們」,還計畫將他們以戰犯論處。

在過程中,甚至傳出了法國政府要求 Ferdinand Porsche 在當地開啟 Type 1 產線,並改良某些法國車細節的消息,不過兩件事都未成局。

這個事件後,Porsche 家族後裔則啟動使用自家姓氏的跑車品牌,並導入了許多源自 Type 1 的觀念;而其原本為了防止冬天結冰的氣冷引擎,也為了因應性能化帶來的高溫,而將機油量從原本的約 2.5 公升提升到後來的 10 幾公升,因此也有人認為後來的 356、911 已經不能完全算是氣冷,而幾乎是油冷。

隨著世界局勢回穩,德國開始大量生產民用 Type 1,並在世界各地得到廣大回響,包含戰時的死對頭英國、美國,都曾經下了大筆訂單。

由於本車的外型相當特別,因此在世界各地也都衍生出了不同的暱稱,除了在台灣廣為人知的「金龜車」之外,法文稱之為瓢蟲、日文則是獨角仙,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全球稱呼超過70種,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以擬人化金龜車「 Herbie 」為主角的電影,也被重複拍了好幾次,最近一部是 2005 年的 Herbie : Fully Loaded,猶記當時本片是由(還沒劣化)的 Lindsay Lohan 主演,發行的迪士尼還表示曾收到抗議,被要求修掉女主角過於豐滿的上圍,以免對兒童造成不良影響,然而現在回想,這也很可能是為了吸引爸爸們入場的另類宣傳。

隨著市場擴張,VW 集團也持續在世界各地開設 VW Beetle 的生產線,先後曾經有多達 19 個廠區;只是隨著時間推進,本車的架構、設定已逐漸無法滿足近代人的性能與安全需求,所以於 1970 年代後期逐漸退出歐洲地區,但在開發中國家則仍受歡迎,一直到 2003 年才於墨西哥完全停產,並以生產達 21,529,464 輛、65 年成為真正使用「單一平台」製造最多、年限最長的車種。


「經典回歸」向來是車廠很愛用的招式,而這張牌也在 1997 年套用到了 Beetle 上;在當時,VW 以德國為中心,發表了現代化的第二代車型 New Beetle,並受到高度注目。

只不過大多車迷都知道,本車的骨子裡其實是當時的 Golf MK4,外型則是由美國的 J Mays 所設計,他在當時還描繪了相當受注目的 Audi TT,所以也有人覺得這兩部車都很美國、也很像。

之後的第三代金龜車,VW 集團則似乎顯得很矛盾,於積極面看來,他們曾為本車舉行了相當瘋狂的行銷活動:在 2010 年 12 月的美國知名節目歐普拉秀( Oprah's Favorite Things )中,宣布贈送 275 位觀眾每人一部新車,這當然會引起大規模討論。

但另一方面,原廠也將本車的製造點移出歐洲,並縮減了動力選項,似乎已經給人有準備退場的感覺。

平心而論,在近代時空下,新款金龜車的話題性已經大不如前,而且其可愛方式也已經退燒;相對的,如果你有一部老金龜,那麼顯然會更受到注目,而如果談到性能與後勤,那麼直接買「原味」的 Golf 會是更好的選項,種種因素都促使 Beetle 必須步下舞台。

 

但「經典回歸」向來是車廠很愛用的招式,因此我們也可預期,「Beetle」這個名稱在未來仍有重生的機會,但它想要像初代車型般,擁有獨特的觀念與設計,已經幾乎不可能。

再見了,其實早在 2003 就離去的 Beetle。

https://www.gq.com.tw/gadget/auto/content-4009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