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逞強    馬拉松跑者必讀的醫師建議

日前一名男子與同事相約參加馬拉松9公里組賽事,未料卻在終點前200公尺突然暈倒猝死,讓親友難以接受。事實上,這並非今年第一起路跑死亡意外,到底路跑時該注意什麼,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Yahoo奇摩新聞特別訪問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與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兩人都強調「千萬別逞強!」

近年來路跑比賽正夯,有許多新手平常沒有練習,因為朋友相約就跟著一起參加比賽,卻不知道怎麼辨別跑步時的喘氣是 正常呼吸節奏,還是身體不堪負荷的警訊。朱柏齡提醒,跑者如果感到頭暈、噁心、想吐,甚至全身發軟無力,就是熱傷害的徵兆,倘若感到胸悶或胸痛則是心律不 整的反應,可能導致心臟病發。

黃建龍補充,許多在運動中猝死的患者主要和心肌肥厚有關,若有家人猝死或心肌肥厚的家族病史,參加路跑前應到心臟 科檢查是否也有相關病症。尤其平時爬樓梯就容易喘的民眾,以及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三高患者、抽菸者,都是心臟病發高危險群者,在參加路跑前都建議 到醫院接受檢查與評估。

朱柏齡叮囑,運動應量力而為,需視平時跑步長度報名相對應的公里數。另外,較熱的環境人的體能會變差,所以民眾如果平時是處於涼爽時練習跑步,而參加路跑的氣溫較高,表現就會不如預期,這時不可抱持著要硬撐到平時成績的心態,以免超過體能負荷,危及性命。

運動時也要特別留意補充水分,朱醫師表示,跑者每15到20分鐘,就應補充150c.c.到300c.c.的水。如果流汗量大,一小時需飲用超過1000c.c的水時,最好可以加入適量運動飲料,或攝取鉀含量比較高的水果,例如香蕉、柳丁等補充電解質,以免水中毒。

朱醫師也提醒,很多人以為夏天夜跑比較涼快,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由於經過一個晚上的散熱,早上的溫度反而較低,早上6點的溫度會比晚上10點的氣溫低,如果要跑步,清晨會比夜晚適合。

對於坊間曾流傳輕微心臟病時,可透過咳嗽CPR自救,黃建龍則回應,這個方法的效果因人而異,不建議個人使用,因有時反而會讓病情更嚴重。他強調,跑者若感到不舒服,就應立刻休息,若超過10分鐘都未好轉,就要趕快就醫。

最後,黃建龍特別提醒,若對自己身體狀況沒有很了解的民眾,現在部分醫院設有跑步心電圖的檢查項目,建議參加路跑前,可以先模擬激烈跑步的狀況,若順利通過檢測,就可以減低死亡憾事的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