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小弟弟平時就要好好鍛練和保養,快槍俠也別擔心,GQ就在這邊傳授15招,食補加上按摩,還有DO's and DON'T's,男士們要照表操課、定時訓練,讓小弟弟「胸壯威武」,充滿性戰力!
1. 指壓法
所謂的指壓法就是,反覆藉手指施力在陰莖上,假使在途中小弟弟站了起來,倒也不必介意就繼續按摩,由此可增強小弟弟的血液循環,讓陰莖頭好壯壯,這道裡就 如同天氣寒冷時,都會搓手來增加溫度,使手掌發紅暖活起來,大家可以在早晚床上時來訓練一番,假如能當作前戲的一環,那愛愛氣氛一定更棒囉!
目前分類:健康雜記 (191)
- Sep 27 Sun 2020 15:00
15招提高你的性愛戰力 (轉載GQ雜誌)
- Sep 19 Sat 2020 18:00
胡瓜家小禎:「食慾不振反而讓我的體脂肪上升!」減肥中必須牢牢記住的10個”不要”原則!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2020年9月7日 下午4:16
小禎近期在IG上分享:「自從幾個禮拜前食欲不振後就開始減少了很多吃東吃西的機會(因為根本吃不下),然後肌肉就開始掉⋯雖然都是小幅的下跌,但那些都是辛苦累積來的呀⋯⋯於是我就跟王牌教練討論說:該怎麼辦?我真的都吃不太下,第一營養素也沒了,第二肌肉也掉了!再來是更好玩的數據是,我吃不太下的結論是⋯去量了inbody,原本以為沒吃東西會瘦,結果體脂肪居然是往上走的!(再次證明,不吃東西不會瘦!)」
基於此,小禎請教了她的王牌教練,教練建議她每天還是要盡量吃點東西,吃不下就喝流質的,例如說豆漿、燕麥等等,總之就都先以蛋白質為主,小禎後來再度量了inbody,肌肉拉一點回來了,脂肪也到19.7 %,其實就算在減肥期,也真的不要不吃東西,而且還要吃對東西、找對教練。
如果下定決心減肥瘦身,也許妳以為正在做的事對減肥有很大的幫助,實際上卻得到反作用,不要盲目節食或過度鍛鍊,更不要一味地追求體重秤上的數字。現在就來告訴妳,有哪10點”不要”的注意事項,請筆記下來!
1. 不要不吃飯
不吃飯不會幫助妳減肥!根據研究,每隔幾小時吃點東西有助於穩定血糖和降低饑餓感,避免下一餐的狼吞虎嚥,提前計劃好第二天吃飯的時間,預先選擇好食物和量的多少,以免吃得過多引起反效果。
- Aug 28 Fri 2020 17:17
如何看外表判斷出男生那個尺寸?【硬糖視頻】
博君一笑
笑笑就好
- Aug 25 Tue 2020 12:00
提高性生活頻率,就能讓感情升溫嗎?: By理科太太
理科 現在開始 理性了嗎?
好樣的.. 她講這個比素人更有公信力.. 期待中..
- Aug 10 Mon 2020 00:00
天氣熱小心誘發頭痛!中醫教你刮痧解頭痛
- May 15 Fri 2020 00:15
早餐來顆蛋吧!早餐吃雞蛋可以減輕體重65%

關於該不該吃雞蛋,一直以來都有著各種論述,但有研究指出,早餐吃雞蛋能協助減重,且能增加飽足感,使得午餐也吃得比較少一些,不容易感到飢餓。但要注意的是,若沒有特別節食時,雞蛋早餐不會使體重減輕。但若減少熱量的同時吃雞蛋為主食的早餐能協助減輕體重。
1. 降低中風風險
體內的膽固醇有80%是由肝臟分泌,剩下的20%才是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的膽固醇比肉類還要低,是很好的膽固醇來源。經研究證實發現,每周吃3-6個蛋的人整體上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患出血性中風的風險降低了26%。而若每週吃少於 1 個雞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會上升22%,死亡率會上升 29%。
- Apr 08 Wed 2020 22:00
明明很累卻睡不著?這9招可能幫上忙
三立新聞網 /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現代人壓力大,失眠問題愈來愈普遍,尤其當疫情持續升溫,許多民眾受新聞報導影響,因為擔憂與不安難以入眠。醫師表示,暫時性失眠者可透過運動、生活習慣的調整來改善,但失眠如果成為持續的症狀,就要考慮是否為身心方面出問題。
經常有人問:「一天應該要睡幾個小時才夠?」其實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一般來說,睡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縮短,這與褪黑激素隨著年紀分泌量逐漸減少有關。門諾醫院身心科醫師鍾德表示,好的睡眠品質,可以保養大腦功能,讓學習、記憶更給力,但睡眠品質差時,健康與生活品質就會下降,不僅影響情緒,還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調等問題。
鍾德說,受到環境、工作狀態影響,失眠有可能是短暫的現象,有時候當失眠成為持續症狀,就要考慮身心方面的問題。一旦發現自己有睡眠困擾,可以嘗試先做調整,遵守9項叮嚀,幫助自己找回一夜好眠。
◆白天盡可能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咖啡因對人體來說是中樞神經興奮劑,
- Apr 02 Thu 2020 13:00
室外1公尺 室內1.5公尺 測量社交距離 伸手臂就夠了
中時電子報 / 林周義、魏怡嘉、陳人齊、潘千詩、張理國、朱真楷/台北報導 2020年4月1日 上午10:28
清明節連假前夕,疫情指揮中心對社交距離提規範,室外人與人間距要隔1公尺,室內則是1.5公尺,具體細節今正式公告。此外,交通部長林佳龍宣布,今(1)日起搭所有大眾運輸系統,要全面量測體溫,發燒就拒載,所有旅客都要戴口罩,盼讓清明連假不要有防疫破口。
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指出,社交距離用數字說明不易拿捏,民眾可伸出手臂做基準,
室外1公尺約一人朝身邊的人伸出手臂後,再往旁邊退一步,陳時中親自示範,如平舉手臂往後退一步,像跳社交舞的吉魯巴;室內1.5公尺則大約兩人同時朝對方伸直手臂後間隔。
台鐵電梯 畫六宮格限人數
- Apr 01 Wed 2020 15:34
桃園機場實施門禁管制 / 體溫逾37.5禁止進入郵局
記者陳致宇/台北報導 -2020-03-31 16:14:17
為防堵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桃園機場 4 月 1 日起採取門禁管制措施,所有進入航廈人員,須從特定門口進入,以紅外線熱顯像儀或額溫槍量測體溫,如超過攝氏 37.5 度者不得進入航廈,另外機場捷運 A1 、 A3 站預辦登機區域也同步配合於入口處量測體溫。
桃機表示,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交通部政策,規畫第一、第二航廈由原本 63 個出入口縮減為 20 個,屆時暫時關閉的出入口處均將張貼告示,引導人員進入航廈。
- Apr 01 Wed 2020 13:01
外食族防疫掌握10原則! 觸碰餐廳6樣物品後..請用肥皂洗手20秒
康健雜誌 Reporter文/林貞岑 2020年3月30日17:17
上班族很難避免外出吃飯,哪些地方不要去、哪些東西不要碰,才能避免病毒沾上身?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COVID-19會透過食物傳染,」國泰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崔可忠解釋,新冠病毒是透過飛沫、糞便、血液傳染;除非是面對面接觸,否則就算吃到被病毒飛沫噴濺的食物,胃酸也會破壞冠狀病毒外層的套膜把它殺死;只要摸到病毒飛沫污染的物體表面,馬上去洗手就不會中鏢。
但平常在外用餐,很難避免與人群接觸,除了如廁、飯前、擤鼻涕、咳嗽後一定要洗手之外,掌握這10個原則,減少感染機會:
①餐廳這6樣,觸碰後請用肥皂洗手20秒:門、門把、廁所水龍頭、共用醬料罐、菜單、自助餐的菜夾。
- Mar 31 Tue 2020 20:31
愚人節勿亂開肺炎疫情玩笑!
大家要多保重身體 !
- Mar 31 Tue 2020 18:50
肺炎疫情:關於新型冠狀病毒,這九個問題我們尚無答案
BBC健康與科學事務記者
去年12月,世界剛剛開始意識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當時到現在,感覺恍若隔世。
全世界的科學家已經傾盡了難以想象的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東西,我們仍然未搞清楚;而現在,我們和整個地球都成為了尋找相關答案的大型實驗的一部分。
以下是其中一些仍然懸而未決的疑問:
1.到底有多少人被感染了?
這是最基礎的問題之一,也是最決定性的。
- Mar 25 Wed 2020 15:00
全民家庭醫學 健康長壽秘密大公開2 (上) 2014/0713
- Mar 17 Tue 2020 13:00
《文茜世界周報》唯恐淪為下一個義大利 歐洲各國抗疫總動員|Sisy's World News 2020/0314
- Mar 09 Mon 2020 20:11
泰國世衛代表 會議中嗆譚德塞 全場鼓掌 網讚「泰式酸辣」【一刀未剪看新聞】
要不要乾脆 成立1個THO
或請美國或德國成立 AHO或GHO
然後把台灣拉進去當創始成員
- Mar 02 Mon 2020 00:00
人類無法獲得永生的真正原因 | 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
- Feb 24 Mon 2020 13:00
可能毀滅人類文明的終極病毒 人類與傳染病的博弈(三)[腦洞烏托邦 | 小烏]
- Feb 24 Mon 2020 00:00
凍抹條憋不住,一夜尿好幾次?醫師:頻尿5大關鍵原因,小心這個癌症上身
華人健康網 2020/02/13 09:50
「病人經常半夜要起來尿尿3、4次,醒來就難入睡,嚴重影響睡眠」,尤其是在天冷的大半夜起來跑廁所,十分痛苦,也有受風寒的危機。如果你也有頻尿的困擾,除了要擔心可能是泌尿道感染,不少人也懷疑自己是否是膀胱容量變小了,才會守不住尿液滿出來。事實上,引起頻尿的原因很多,除了泌尿道感染、膀胱過動症,甚至要小心與攝護腺肥大,或是少見的一種癌症,都是造成頻尿的元凶之一。
夜尿、頻尿是正常的嗎?夜間頻尿影響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
「夜尿、頻尿」是正常的現象嗎?以往國際尿失禁協會建議,如果一天排尿超過8次以上及夜尿超過1次,可判定為頻尿。現在則改為沒有一定的排尿次數,若是最近自覺比較頻尿,或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也可視為頻尿。出現夜間頻尿時,對於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影響,包括:沒有辦法好好休息、增加夜間摔跤的機會,以及因為失眠而導致日間精神渙散,甚至憂鬱等情況。
1名60多歲的吳先生,有結石病史且曾做過碎石手術,前一陣子突然頻尿變得非常嚴重,去哪裡都想上廁所,排尿時尿道會有一點痛,尿完不到5分鐘又有尿意,但每次站很久卻是尿沒幾滴……。於是至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求診,收治患者的是蕭惟中醫師表示,患者在尿液檢查中有潛血反應,遂再進一步接受膀胱鏡檢查,發現攝護腺有顆1公分不到的小石子。當下立即用膀胱鏡夾出結石,隔天患者就開心的說:「終於不會頻尿了,也不需要吃藥,原來結石引起的頻尿威力這麼大!」
- Feb 23 Sun 2020 10:00
幾歲算「年輕老」?想預防老年病症,要趁「年輕老」
2020-02-23 09:00聯合報 文 張曼蘋
大部分年長者都會有慢性病,甚至會綜合變成「老年病症候群」。雙和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楊哲銘表示,老年病症候群是一堆「疾病」的集合,一般包括衰弱、跌倒、尿失禁、肌少症、認知功能障礙等,避免成為「老年病症候群」,要在自己的年齡仍是「年輕老人」區間時,就要做好控制。
楊哲銘指出,通常將65歲以上稱為老年人,隨著社會步入高齡化,65歲到75歲可稱為「年輕老人」,75歲到85歲稱為「中年老人」,85歲以上則稱為「老老人」,年紀越大出現「老年病症候群」機會愈高。
目前並無統計老年病症候群會出現在哪個年紀,年齡越大比例當然就越高,但症狀、程度仍因人而異。
統計發現年輕老人的老人症候群,較高比例是失智症;中年老人則是多重用藥,其次是尿失禁;老年老人較高比例的症候群是多重用藥,其次是營養不良。
- Feb 20 Thu 2020 10:40
第一種被人類消滅的病毒 : 天花 / 為什麽成功的經驗無法被復制?[腦洞烏托邦 | 小烏 | Mystery Stories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