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雜記 (1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頭殼newtalk | 張逸飛 綜合報導 2020年2月19日 下午4:35
20200219停泊在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jpg
目前停泊在日本的鑽石公主號,昨 (18) 天再增88人確診武漢肺炎,目前船上確診病例數已超過500例,船上的防疫措施備受質疑。日本神戶大學感染病學教授岩田健太郎昨爆料,他以防疫專家的身分上船,才過一天就被請回。健太郎強調,他在船上看不到妥善的防疫措施,「不意外感染者暴增」,希望國際社會的壓力能讓政府改變。

岩田健太郎18日上傳youtube自拍影片,指出當天他登上鑽石公主號,由於郵輪上的疫情不斷擴大,各界早已擔憂是否防疫工作不夠到位,但環境感染學會和FETP(實地疫學專家計畫),都曾組專家團上船,並都迅速離開,沒有人知曉船上情況。健太郎表示,他受船上一名朋友所託,想盡辦法找到登上船的機會,終於在17日接到厚生勞動省一名職員通知獲准上船,但這正是揭露日本官僚問題的剛開始。

岩田健太郎指出,他原本要以環境感染學會成員身分登船,但厚生勞動省建議他以DMAT(災害救援醫療隊)身分登船,他也覺得沒有問題。但當健太郎要登船之際,卻接到厚生勞動省的來電,說「我不能說是誰,但有人很反對你上船,上船大家都不好辦。」眼看上船一事即將告吹,厚生勞動省表示,「你可以在DMAT職員底下工作,但不是作為傳染病預防專家,而是一般的DMAT成員,這樣就讓你上船。」健太郎表示,總之就是希望他先在DMAT混個幾天,在開始做傳染病預防這一塊。健太郎覺得這樣的要求莫名其妙,但他還是答應了。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優活健康網 2020年1月19日 下午1:00(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相信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也都知道想要減肥預防生活習慣病,或是鍛鍊下半身以防臥床不起,最好日常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但是,就算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卻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如何做運動才能發揮成效。
甚至於,應該會有人因為「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或是「不知道第一步該怎麼做才好」等種種理由,於是在運動之前,老早就宣告放棄。還有些人就算已經下定決心,踏出第一步要開始做運動了,卻總是感受不到成果,因此倍感沮喪。

明明已經在做運動了,卻還是無法如願地瘦下來,健康檢查的結果也依
舊不理想,甚至於爬個樓梯還是上氣不接下氣。為什麼就算開始運動了,還是會演變成這樣的局面呢?就是因為很多人都陷入「自認做過運動」的迷思裡。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撰文者徐嘉賢 醫師2017-11-08 瀏覽數:147968
燒酒雞、薑母鴨...這些食物別餵孩子!兒科醫師告訴你:沒到5歲吃酒的嚴重後果
有網友最近在討論,看社團裡說酒精加在菜裡不會完全揮發,擔心小朋友吃了會不會有問題。這裡先講重點:
1.不建議兒童吃含有額外加入酒精的食物。
2.除了酒精的直接影響外,兒童接觸酒精後較容易低血糖。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章標籤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不論 老人斑+老花眼效果 
天冷一早起床勿急起,務必先活絡手腳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白映俞醫師 2019/11/25 14:54:00

發炎反應是身體自保的一種方式,當我們面臨疾病侵襲、細菌病毒攻擊,身體會出現發炎反應來對抗外界,所以發炎是身體癒合的自然階段。例如接受手術之後,肚皮和腹腔內都有切口,身體需要啟動自我修復,以發炎反應讓組織癒合。

不過,若身體出現長期慢性的發炎,就會變成疾病了。影響許多長者生活品質的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是關節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況。這時大家一定會想知道:「吃的東西有沒有影響?要抗發炎是要吃素嗎?」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日常飲食應該避免哪些食品,才能減少身體發炎反應。

避免糖、高果玉米糖漿

糖可說是現代最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從各種糖果、餅乾、蛋糕、麵包等甜食,或煙燻滷味、醬燒等鹹食,裡面都加了不少糖。炎炎夏日大家更是人手一杯大杯糖飲。然而,愈來愈多的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結果,讓我們看到糖帶來的壞處。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上報 麥浩禮 2019年11月16日 下午05:01

香港「反送中」運動以至過後變成的反政府運動5個月至今仍未平息,港警發射了近萬枚催淚彈後,對社會後遺症開始浮現,有前線記者證實近日身體長出只會當體內累積高濃度致癌物戴奧辛時,才出現氯痤瘡,引發全城關注。

港警先否認催淚彈會產生戴奧辛,翌日卻改口承認,卻推諉是示威者責任,而網路上傳出前線港警陸續開始出現癥狀,傳警員被命令休假不得傳出消息。有化學博士指情況是「全港人受害」。

5個月以來一直處身衝突前線拍攝影片,《立場記者》記者陳裕匡,在臉書(Facebook)發文,指醫生證實他長氯痤瘡。所謂的氯痤瘡是目前唯一被醫學證實,當身體累積大量戴奧辛(港稱二噁英)時出現的身體癥狀。

b279b8b0065e961f199f9191974c2819.jpg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平日要運動的習慣 
就算沒時間 
練練伸展 及舉舉一些重量 也好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2019/0819
許多研究都發現運動可能有助於預防疾病,其中更包括了失智症,不過現代人生活忙碌,想要挪出大量時間來運動並不容易,同時沒有運動習慣,往往也讓我們不容易進行一些比較困難的運動,讓人無比苦惱...。

其實,想要預防失智症並不一定需要強度多高的運動,也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研究發現,只要簡單快步走就可能有可能讓腦部「海馬迴」體積增加,每天只要快走20分鐘,就可能讓大腦變年輕、延緩老化防失智!

每天快走能增加海馬迴體積,讓大腦逆齡回春

數年前由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心理學教授Kirk Erickson博士進行的研究發現,每天快走持續半年,大約能幫助增加腦部掌管記憶的部位「海馬迴」的體積達2%之多。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8-16 12:10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即時報導

你是不是最近常常一吃完飯就打想瞌睡,不愛運動、只想休息,尤其體形變得「中廣」臃腫?這時要考慮是不是到醫院檢查。台南市陳姓男子太太見丈夫「越來越懶惰」,硬押到醫院檢查,發現是睪固酮低下、40歲出頭就已進入男性更年期

陳姓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去年開始越來越胖、餐後就打瞌睡、越來越懶得動,工作表現也愈來愈差,妻子懷疑他身體有病,他卻認為是工作壓力大、不願就醫和太太吵架,最後拗不過妻子就醫,抽血檢查後,確認睪固酮數值低下,定期補充荷爾蒙、減肥、運動,才逐漸改善症狀。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科醫師謝昆霖今天表示,類似案例常見且增加,民眾卻多忽略,多數是因性功能問題就醫發現。通常民眾自我檢視有無上述情況、回答以下10個簡單問題,就可能確定需不需要進一步就醫檢查。

美國聖路易大學的老化男人睪固酮低下(簡稱ADAM,Androgen Deficiency in Aging Male)問卷有10個問題: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12 15:24元氣網 醫學原創故事會

人老了,就不需要性生活了嗎?當然不是,很多人忽視了老年群體,甚至有些人認為,老年人有性生活,屬於老不正經,這其實都是錯誤的觀點。

每個人都會衰老,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變得不可避免,但是衰老,只是身體的功能在下降,並不意味著,老年人就徹底沒有,所以性生活自然也是如此。

年過半百,我們不得不服老,還想像年輕的時候那樣,遺憾的是,由於身體的衰老,我們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那麼,如何更好地面對現在?

醫生說,50歲以後,身體機能不僅在下降,各種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等,都可能會找上,對於男性來說,50歲以後還會出現前列腺增生,對於女性,50歲以後,大部分都已經絕經,這個時候,同房恩愛也不能像年輕時候那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8-04 23:50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簡浩正/台北報導

許多人都認為騎乘機車時,最容易遭受空汙荼毒,接觸的PM2.5濃度最高,但環保署最新研究推翻了這個論點,捷運竟然位居六大交通方式PM2.5濃度暴露之首。

捷運族自保最好戴口罩

不過,站在整體空氣品質考量,專家仍建議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減少空汙、預防傳染疾病,捷運族最好戴上口罩。

據環保署與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執行「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一○六年度針對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腳踏車六大交通方式,以環保署測站濃度為基準,審視哪種交通方式PM2.5濃度暴露量最高。

結果跌破眾人眼鏡,PM2.5濃度暴露冠軍竟是捷運,研究發現,夏季捷運暴露濃度為大氣環境一點六八倍,高於機車的一點四倍、腳踏車一點三七倍、步行一點三六倍、公車一點○二倍,汽車暴露量最低,僅為大氣環境的○點二九倍。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9.05.30 18:50
別讓生命的黑潮—憂鬱症吞噬您的身心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在2020年會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10名的疾病,第一名就是憂鬱症。因此,如何有效防範負面情緒持續糾纏,導致憂鬱上身,是忙碌現代人必學的課題!除了從心靈層面下功夫,盡可能遠力壓力來源外,日常生活養成均衡飲食、吃對營養素的習慣,更是常保身心健康的關鍵!
不只是「孕婦的維生素」 葉酸與憂鬱症也有關連性

不過,想要遠離憂鬱情緒,我們到底該怎麼吃才對呢?日本精神神經學會精神科專科醫師渡部芳德和日本知名營養管理師野口律奈博士在共同著作《減壓、抗憂 樂活飲食:吃對食物、遠離憂鬱,營養照護全書[修訂版]》一書中提到,從世界各國持續針對「葉酸」與憂鬱症之間關連性,所進行的研究可發現,研究報告顯示,民眾葉酸的攝取量越充分,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越低。

葉酸是維生素B群之中的一種,也被稱為維生素B9,由於葉酸是製造紅血球不可欠缺的要素,所以當葉酸不足時,會引發與缺乏鐵質不同的貧血(惡性貧血)現象。再加上,葉酸也是人體DNA合成的必需品,在細胞分裂與增生的胎兒發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婦女懷孕初期有葉酸量不足的問題,將會提高胎兒神經管閉合不全(脊柱裂)的風險。因此,過去大家對葉酸的認知就等同於「孕婦的維他命」。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僅能協助身體活動、維持適當體態,肌肉的功能遠遠超出我們想像。其中對於身體代謝就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史考特醫師比喻,肌肉就像儲存血糖的倉庫,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鍛鍊肌肉促代謝

史考特醫師說明,當我們吃下一碗白米飯,會先從澱粉分解為葡萄糖,接著便會散布至我們全身。身體中能接納葡萄糖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肝臟,另一個就是肌肉。肝臟沒辦法經由訓練變大,但肌肉可以,所以它就如同儲存葡萄糖的倉庫,如果將這個倉庫擴大,我們吃進去的葡萄糖消化之後,就有地方可以去,「就不會堆積起來讓血糖變高。」

相反的,一個肌少症的患者,代表他儲存葡萄糖的倉庫很小,有部分的葡萄糖就會無處可去,最後只好堆積在血液中,「當然糖尿病擁有複雜的致病機轉,這裡只是一個簡化後的論述。」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