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雜記 (1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年4月26日 上午9: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先衝事業再抱娃 凍卵助己迎好孕

楊小姐(化名)5年前與丈夫於結婚時達成共識,希望婚後先衝刺事業,待經濟穩定後再來計畫生育,今年38歲的她與丈夫事業有成,兩人開始努力做人,孕育愛的結晶,沒想到一年半過去,肚子仍遲遲沒有動靜。就醫求診後才發現自己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輸卵管阻塞不通,無法自然受孕。所幸楊小姐在結婚當年時,曾在朋友建議下前往生殖中心凍卵,因此現在不用再經歷打排卵針、取卵等流程,只要申請解凍,就能直接進入試管嬰兒療程,後來也成功懷孕生下一對雙胞胎。

凍卵也有黃金期 醫:32-35歲最合適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還是覺得12次太多了 !!! 
若只是小小區塊補染 還說得過去 
但這標題 會不會讓人太放心 太放手 整頭大染12次啊 ??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 連美國 都出了ˊ這種規模這麼大的 醫學造假!!!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VBS 2019/02/18 11:33
當亞硝酸鹽和胺類同時吃下肚,恐形成超強致癌物「亞硝胺」,但你知道在我們日常飲食中,恐不自覺同時接觸了這些食物嗎?醫師提醒,含有大量亞硝酸鹽食物如香腸、臘肉等最好少吃;而若想降低罹癌風險,醫師也建議可以吃奇異果、芭樂,且在飯後半小時吃最好。


根據《早安健康》報導指出,越來越多研究警告,消化道癌症大多是超強致癌物「亞硝胺」所造成。然而亞硝胺主要有三個來源,第一是「吃進含亞硝胺的食物」,常見的有加工肉品如香腸、臘肉、熱狗、火腿等,這些食物含大量亞硝酸鹽,經過高溫烹調後直接產生亞硝胺,另外啤酒、海鹽也含有亞硝胺;第二個來源是,當我們吃下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後,同時又吃富含「胺類」的食物,就會在腸道形成亞硝胺,而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如隔夜菜、紅蘿蔔、菠菜,含有胺的食物如干貝、鱈魚、章魚、蝦米、起司、乳製品、香蕉等;第三個來源則是吃進太多「硝酸鹽」,如鹹菜、醬菜、酸菜等醃製類蔬菜,吃下肚後經腸道細菌作用會變成亞硝酸鹽,接著進食胺類食物,就會在腸道合成致癌物亞硝胺。

身體若只有少量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胺類,單一存在不會致癌,但飲食中有時會不小心同時接觸,而中醫診所院長張維鈞在《五代中醫食療自癒養生帖:家傳五代,無一人得癌症!》一書中,教大家「就算吃進亞硝酸鹽、又吃進胺類,也不會形成亞硝胺」飲食法。

一、飯後半小時吃1顆奇異果、芭樂
含蛋白酶的水果,能幫助蛋白質、胺類消化成胺基酸,當胺類消失,就能防止「亞硝酸鹽」跟「胺類」的結合。而富含蛋白酶的水果,在吃完肉類或是坐月子乳線堵塞、關節腫痛更要吃,可以防止消化不完全的肉類在腸內腐敗,而產生的致癌毒素。

二、少吃醬菜
醬菜若原料不新鮮、醃漬時間不足、水質不潔等,容易使亞硝酸鹽濃度暴增,且務必避免同時吃下海鮮、起司、香蕉、番茄等高胺食物。

三、補充乳酸菌
增加腸道好菌,就不容易形成亞硝胺,而乳酸菌並不是指優酪乳,雖然優酪乳裡也有乳酸菌,但優酪乳屬於乳製品,含有胺類。

四、食物多用水煮
避免高溫烹飪、煎烤炸,才比較不容易生成亞硝胺。 

五、番茄在飯後半小時之後再吃
番茄含有少許胺類,飯後半小時再吃就能與上一餐吃的亞硝酸鹽隔離,不易形成亞硝胺。

六、注意「缺氧血」徵兆
一但吃進太多亞硝酸鹽,會出現唇色變暗、頭昏不振、肩膀僵硬、煩躁等症狀,此時不宜吃到胺類食物,以免癌症上身。

七、不要吃隔夜食物
青菜煮好10小時後,亞硝酸鹽濃度會暴增4倍,就算放冰箱冷藏也一樣,因此建議青菜沒吃完最好丟掉,而肉類吃不完則要冷凍,才能阻止亞硝酸鹽形成。

實習編輯/林語璇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冷得有感的時候,物必記得保暖!
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曾經在已故俠醫林杰樑臉書發文,在這種時節要留意下列十點:

1、慢性疾病、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遵守醫囑務必按時服用藥物。

2、盡量採少油、少鹽、少糖的清淡飲食,以利血壓控制。

3、喝酒或吃全酒料理時,容易脫水務必補充足夠水份 同時注意不要酒後駕車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1-21 09:00元氣網 綜合報導
生活中,保健品花樣和宣傳方式層出不窮,功效也是被吹捧的天花亂墜。不少人往往被某一誇大功效的產品給呼攏,結果花了一堆冤枉錢。人民日報整理了10種被吹捧上天,卻沒什麼用的食物,呼籲民眾別再上當了。

1、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現代人多外食,營養容易不均衡,有商家聲稱應該補充蛋白質。然後,蛋白粉就開始賣起來了。

實際上:一罐的蛋白粉動輒上千元,然而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的蛋白質,這些數量的蛋白質是完全可以通過正常飲食來滿足的。因此,正常飲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額外補充蛋白粉的。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元氣網 2018-12-30 10:00聯合報 記者陳韋廷╱輯譯
更年期非女性專屬,男性也會有更年期,通常發生在年過四、五十的中年時期,主要因為這時期男性體內分泌的睪固酮減少甚至大幅下降,而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臨床觀察也發現,提前進入更年期的青壯年男性有逐漸增多的現象。
壓力與肥胖 讓年輕人冷感
知名兩性專家伊恩.寇納(Ian Kerner)日前在CNN撰文指出,他注意到愈來愈多年輕人抱怨起像是性欲減退和勃起方面的問題,並指一些臨床醫師認為,這些問題可能跟肥胖、壓力與睡眠不足等原因有關,還可能是睪固酮低下所造成的。

自然療法醫生喬瓦尼.艾斯皮諾沙表示,睪固酮低下仍以老年男性最常見。被稱為男性更年期的這種睾固酮逐漸減少情形,通常會隨年齡增加而穩定地發生,而事實上,「40歲以後,男性睾固酮逐年減少3%,而到了60歲後,約20%男性會經歷男性更年期」。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年12月12日 10:18 中時電子報 戴安瑋
冬天稍沒注意保暖很容易感冒,但感冒不一定「多喝水,多休息」即可,醫師表示,若僅喉嚨痛、鼻塞、疲勞等,多喝水是無法加速身體修復的,這時得補充蛋白質;營養師說,雞湯、雞湯蒸蛋、牛奶、豆腐,能增強免疫力,增加身體修復能力。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科學家發現雞湯對療癒感冒或流感,確實有兩大好處,
一是雞湯中某些成分可抑制中性白血球活動,幫助身體免疫系統對發炎產生反應;二是熱熱的雞湯有助於稀釋蓄積在鼻子裡的黏液容易擤出來,減少病毒蓄積在鼻腔。

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對《康健雜誌》表示,感冒時,只有在身體真的缺水,例如發燒、出汗時,才需要多喝水,或是補充電解質液或稀釋的運動飲料,以平衡因高燒冒汗而流失的電解質,但如果只是喉嚨痛、鼻塞、疲勞等,多喝水是無法加速身體修復的,「這時得補充蛋白質」。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同學們 
健康教育 上課囉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非快渴死,否則我不輕易喝瓶裝水!」營養學博士教你這樣吃,幫助體內排出塑化劑

菁英診所營養醫學門診醫師 劉博仁博士 2018-10-17

塑化劑主要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以及酚類等,屬於環境荷爾蒙的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的正常運作,因此又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一旦體內累積過多的環境荷爾蒙,會對內分泌造成強烈干擾,民眾普遍的認知即是塑化劑對生殖系統的影響,可能導致性早熟、男性生殖器短小、不孕症等。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8/04/13 20:22:00

台灣眾多美食當中,又以各樣夜市小吃聞名亞洲,但隨著近年屢爆食安問題,許多業者為了壓低成本、或是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增加產品口感,開始使用非法原料、添加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導致民眾人心惶惶,而日前《微信─名醫養生》,則替民眾彙整了「6大經常使用添加物的食物」,有助於民眾辨別。

1.加工海鮮產品:

魚丸、蝦球、蟹肉棒等等的火鍋類食材大多使用食用明膠、香精、色素、漂白劑等等添加物,除此之外,加工的海鮮食品營養價值並不高。

2.人造奶油: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三立新聞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2018/04/23 08:35:00

孩子晚睡不只影響學習力,還可能會不利身高發育,到底要幾點睡對生長才是最好的呢?對此,醫師表示,生長激素分泌量最旺盛的時間,是落在晚上9至12點間,且要睡足8至9小時;多運動也能夠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並且強化骨骼和肌肉的發育。

許多人認為女孩根據初經、男孩以喉結或變聲來判斷是否進入青春期,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迷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表示,「初經或變聲其實已經到了第三或第四的階段,也就是開始發育一段時間」,臨床上測量小孩如何轉變成大人的身體發育會根據身體初級和第二外部性徵的發育標準來評估,如乳房大小、生殖器、睪丸體積、陰毛和腋毛的發展。此一標準為Tanner scale或Tanner stage,該標準最早由英國兒科醫生詹姆斯·譚納(James Tanner)確立,分為5個階段診斷。如果家長無法自行評估,建議尋求合格醫師的門診諮詢評估。

申一中指出,在青春期時,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刺激骨骼快速成長,所以想要長高,關鍵在於「生長板」。而生長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比較少,主要集中在晚上9到12點間分泌最旺盛,因此建議家長要多督促孩子在10點前上床睡覺,且睡足8至9小時。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播出日期:2014/08/17
來賓:陳保仁、吳明珠、魏兆玟、易天華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中心鍾佩錦 2018年3月12日 下午3:40

【早安健康/鍾佩錦報導】近日網傳一篇中國報導,內容指出一名中國女子10年前每月染髮一次,而在2個月前發現皮膚變黃,就醫檢查後竟確診為「肝硬化」。報導引發民眾疑慮,擔心染髮與肝硬化是否有因果關係? 

報導指出,中國這名女子自30多歲起開始長白髮,為了美觀因此開始每月染髮一次,並持續10年之久。沒想到日前發現皮膚變黃、全身沒力氣等症狀,就醫後確診為化學性肝損傷,當地醫師研判與長年染髮有關。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立新聞網 2018年3月8日 上午10:51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63歲陳伯伯相當重視身體問題,平常稍微便祕,就自行服用瀉劑、大黃等藥品;覺得缺乏體力時,也習慣主動補充綜合維他命;此外,房間桌子上琳瑯滿目放著鈣片、維他命、腸胃藥等保健食品,不舒服時,便拿起來一起吃。對此,藥師指出,許多民眾對保健食品都有錯誤觀念,服用方式錯誤可能造成偏食、劑量超標、降低其他藥物療效等多種影響,不可不謹慎。

台北慈濟醫院藥師蔡佩珊說,不少人對保健食品都有錯誤觀念,服用方式錯誤可能造成偏食、劑量超標、降低其他藥物療效等多種影響。

食補、保健食品的廣告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台北慈濟醫院藥師蔡佩珊表示,對重視吃補的台灣人而言,食用保健食品的理由不外乎是「補充營養」、「消除疲勞」、「強化骨骼」、「保護視力」等。據統計,台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民眾會每天吃保健食品,其中,維他命、鈣片、葉黃素分別占被食用種類的前三名。

保健食品非萬靈丹!蔡佩珊說,很多人認為食用保健食品就能改善身體問題,但往往因此忽略原本疾病、與藥品間的交互作用、或服用過量導致的副作用。此外,經常發生民眾認為保健食品能夠補足自然飲食中所缺乏的營養素,長久下來,反而造成依賴、偏食情形。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12-26 16:51元氣網 文/摘自《健康,自脊來》
好姿勢是脊椎保健的基本功,運動則是打通任督二脈所需的內功。很多人的慢性酸痛,是一種免疫系統很差、循環不良的現象,整個身體像一灘死水一樣,規律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這種現象。對已經有腰酸背痛症狀的人,我建議健走這項運動,擬定健走計畫,每星期至少健走三天。

健走可說是治百病的運動,不但可以燃脂減重、流汗排毒、使血管有彈性、增強心肺功能、抒壓、預防慢性病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讓我們精神更好、思慮更清明。

健走的姿勢,就是我一直強調的想像在量身高、身體拉直。其實平常走路就應該這樣走,健走只是速度加快,加上手的擺動、握拳擺動在心臟的高度。

健走要有效果,最好依循「運動五三一」運動守則,也就是每星期至少健走三至五天、每次走三十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一一○下至一三○下。走多快心跳率才能達到標準?邊走邊測心跳多麻煩啊,其實不必刻意測量,我的經驗是當你走路的速度到了「講得了話、唱不了歌」的程度,心跳差不多就是這個速率。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O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